MIC2019 | 源起山水之间,蓄力升华之际——梅州迎来互联共建新时代发表时间:2019-09-10 15:04 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自古客家先民们迁徙至大山之间,依山傍水形成自己独有的客家文化。而如今身处互联网新时代的梅州,又将以自身厚积的扎实力量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浪潮中,蓄力探寻梅州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梅州深厚的底蕴和绵延时间长河中所积蓄的实力,又对现今梅州的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八山一水一分田,善用形势的梅州人 客家山区地形复杂,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明显,为农业耕作类型的多样化提供了自然条件。 在星罗棋布的小盆地上,那里水源充足,地理上自成一个小单元,利于生存和战守。 自古梅州先民便明白自然形势的优势,面对丰沃的水源,开垦盆地的冲积地种植水稻 ,这些耕地称为垌田。垌田面积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求,于是建设陂塘蓄水和陂堰引水工程。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山多田少的情况下山林不利于耕种,而人口增长都很快,于是为了解决这种人地关系的矛盾 ,客家人利用山坡地开辟梯田 ,在可得到灌溉的梯田中从事稻作生产 ,成为稻作文化在山区占用的重要空间之一。 面对环境善于变通,转劣势为优势的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更有“客家大屋”等建筑案例。客家民居多为群体式,其包括土楼、围龙屋、五凤楼等形式。就地取土造墙,解决建筑材料稀缺的问题;星罗密布规模大,形成自有的宗族文化;防御功能突出,形成地域外来入侵的绝佳建筑优势。 从大山好水中汲取灵感,从人文环境中把握优势,梅州人面对各种逆境均能将“善用形势”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为“客商”们在外打下拼搏的信念。 从“中国客都”到“世界客都”梅州文化的厚积薄发 自古客家文化便是华夏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了浓厚特色的客家话,更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国粹“汉乐”,音乐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文人雅士闲暇时爱听的“丝弦乐”,“儒乐”,到结婚生子红白喜事等“中军班音乐”,从节假日的“大锣鼓”,到宗教法事中的“庙堂之乐”,梅州人自小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携带了“先天音乐基因”。 梅州自古被封为“文化之乡”,“广东汉剧”、“兴宁杯花舞”、“五华竹马舞”、“丰顺烧火龙”、“竹板歌”、“木偶戏”......盛世中的客家文化,让梅州子民拥有丰厚的文化沉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交流,客家子民们将自身的文化传承到每一个角落,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为梅州向世界输出的重要基石。 从“引进来,走出去”到“互联共建”梅州互联网的变迁 客家人走遍天下,每到一个地方,都艰苦创业,落地生根,这已成为传统的客家民性,体现了客家人敢于走出家门闯天下的意识。随着改革开放,一批又一批聪慧务实的梅州精英们,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 2019梅州互联网大会 2019梅州互联网大会(简称“MIC2019”)将于2019年10月14日-15日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会展中心召开,MIC2019由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指导,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承办。MIC2019以“聚才引智 · 互联共建”为主题,旨在汇聚互联网优秀人才和客商精英,共同探讨梅州本土优势产业的“互联网+”升级,以促进梅州经济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