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2019 | 万亿产业大风口,梅州文旅康养抢抓机遇谋发展!发表时间:2019-09-24 15:36 文旅康养产业是以旅游业、健康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据国外权威部门预测,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健康养老、旅游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国内养老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旅游融合日益火热。 文旅产业风口正劲 康养释放万亿良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文旅投资持续保持逆势上扬态势,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2018年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国家正式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将文旅产业明确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也意味着中国文旅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已然跃升为朝阳产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十年,我国文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0万亿~50万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及精神追求的崛起,人们对健康、养老的追求,已不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康养服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示,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0年健康养老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伴随当前中国文旅康养产业正处在快速扩张阶段,以大健康产业、文旅特色小镇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间融合渗透趋势显著。 消费需求日益升级 梅州文旅如何边路突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发生从消费升级到消费跃迁的转变。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将成为服务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同时文旅大消费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文化传播的关键载体。
纵观当下市场,充斥着大同小异的民宿、民俗、土特产、农家菜,包装过于简单粗暴、同质化严重,无法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这样的旅游目的地毫无辨识度,并不能为当地产业带来增值。而只有将旅游资源特色化、IP化,才能形成价值点并与度假体验形成深度记忆,赢得市场。而客家风情独特,山水资源丰富的梅州虽还未崭露头角,却天然具备这样的特色优势。 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 从“吃、住、行、游、娱、购” 到“商、养、学、闲、情、奇” 新的文旅发展形势下,游客需求对文旅康养活动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原有的传统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 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深层次的需求,旅游要素逐渐转变为“商、养、学、闲、情、奇”的2.0版本。 原来简单的吃饱、睡着,购物等需求,变成对当地美食文化、居住文化、当地手作文化的深度体验,梅州以新旅游发展六要素为契机和出发点,从“商、养、学、闲、情、奇”的角度,提升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全面丰富的体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养”的角度来看,梅州拥有南药、温泉、热矿泥、富硒食品等特色资源,正在推动客家文化旅游与养生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将养生资源与旅游产品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化水准的医疗养生旅游品牌。 从“学”的角度看,梅州正在推动客家文化旅游与教育融合发展,发展修学旅游及爱国主义特色教育旅游去国家 4A 级旅游区叶剑英纪念园领略元帅风采、到大埔县寻访朱德元帅战斗过的三河坝,众多历史名人留下的文化故居和历史印迹都是梅州的最好名片。 从“闲”的角度看,“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旅游口号正在逐渐打响,借助原生态的青山绿水、袅袅炊烟、围屋人家,以及大都市难得一见的客家山居风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梅州享受休闲时光。 从“情”的角度看:梅州有 700 多万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挖掘客乡文化底蕴,建设客家纪念馆、修缮客乡古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等活动,让众多侨乡商客从潜在客源变成现实客源。 从“奇”的角度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奇景梅州正在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山地攀登、探险、考察、科普、拓展、漂流等探险旅游新产品,丰富景点资源,开拓游览吸引点。 梅州文旅“边路突围” 贵在特色重在“IP” |